2025-09-15 00:08:45
币圈子(120btC.coM):去中心化金融(DeFi)的最大价值之一,就是所有数据都能公开验证。然而,当实世界资产(RWA,Real World Assets)项目涌入区块链,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「数据黑箱」。近期,数据平台DefiLlama与RWA平台Figure之间的争端,揭露了某些项目透过「灌水数据」与「内部帐本上链」来制造假象的现象,也再次提醒市场:并非所有打着RWA旗号的项目,都真的代表透明、可信的金融创新。
在DeFi中,TVL(总锁仓价值)能被直接验证:用户可以查看智能合约内的资产。然而,RWA却完全不同。许多项目声称拥有巨额资产上链,实际上却只是把内部数据「镜像」到区块链,缺乏真实交易或持有人。
例如在rwa.xyz上,ZKSync被列为RWA仅次于以太坊的第二大链,显示超过2亿美元的资产。但DefiLlama团队调查发现,这些代币大多数仅有10–11个持有人,几乎没有转帐或交易活动,甚至连支付Gas的能力都没有。换句话说,这些「资产」更像是内部数字游戏,而非可流通的链上资产。
DefiLlama批评这种操作完全扭曲了TVL的意义。理论上,TVL应该反映市场对某个项目的信任与风险承担。但当「TVL」只是单一机构铸造的代币、放在死钱包地址里,市场其实没有任何风险暴露。若用户误以为这些数字代表真实adoption(采用度),很可能会基于错误前提投资,最后「被割韭菜」。
事件的核心矛盾落在Figure。该公司声称已在链上发行120亿美元的RWA,但DefiLlama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却发现数据存在诸多矛盾:
Figure的交易所仅有约500万美元BTC与400万美元ETH存款,交易量极低。
用于交易的自家稳定币YLDS供应量仅约2000万美元,与120亿美元的规模完全不匹配。
许多RWA相关交易并非由实际持有人操作,而是由其他帐号代为处理。
绝大部分贷款流程仍在法币系统完成,链上几乎看不到对应支付记录。
简单来说,Figure的「链上120亿美元RWA」看起来更像是内部系统的数字搬运,而不是用户真实参与的资产流通。
DefiLlama表示,自己已与Figure团队在Telegram群组中讨论多时,并持续提出技术与数据疑虑。然而,Figure一名成员却公开发文指控DefiLlama「拒绝上架Figure,原因是其Twitter粉丝数太少」,甚至引来其他加密机构与投资人私下施压。
对此,DefiLlama创办人0xngmi直言这是「荒谬的谎言」:平台从未收取任何上架费用,更不会因为社群规模决定是否收录项目。之所以拒绝Figure,是因为数据未能通过严格的尽职调查,并非因为行销或社群影响力。
若DefiLlama妥协,就等于误导用户,让投资人错误判断市场adoption。
这起争议凸显了一个关键问题:RWA上链是否真的代表透明与去中心化?当数据只能由发行方单方面提供,而缺乏链上可验证的流动性与用户参与,RWA的「价值」就很可能只是空中楼阁。
DefiLlama强调,他们的目标并非阻挠RWA发展,而是确保数据真实,让使用者不会因假象而误判投资风险。
对投资人来说,这场争论是一记警钟:并非所有「链上资产」都是可验证的真资产,尤其当TVL看似庞大、却缺乏交易深度与用户基础时,更需要保持怀疑态度。